■ 腫瘤內微生物群的異質性
研究者們首先對 11 例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患者的 44 塊腫瘤組織進行了 16S rRNA 基因測序,發現在個體患者腫瘤中瘤內微生物門屬水平上的種類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 (n=7/11) 的瘤內微生物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異質性,即一部分患者的瘤內微生物在組織中分布不均勻。
圖 1. 具核梭桿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和其他細菌群落在口腔鱗狀細胞癌 (OSCC) (左) 和 CRC (右) 腫瘤組織中的空間分布[2]
具核梭桿菌探針為紅色,真細菌探針為青色;Bac- 為細菌陰性區,Bac+ 為細菌陽性區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頁面
圖 3. 腫瘤相關微生物群對局部微生態位的影響[2]
為了研究 TME 中細菌-宿主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對宿主細胞轉錄組學的影響,作者團隊通過引入靶向細菌 16S rRNA 保守區域的引物開發了侵襲-黏附定向表達測序法 (invasion-adhesion-directed expression sequencing, INVADEseq)。他們利用該方法檢測了 7 位 OSCC 患者的新鮮腫瘤組織。共聚焦成像結果顯示,在組織分離成單個細胞后,這些患者腫瘤的單個細胞內含有細胞粘附細菌和細胞內細菌 (圖 4a)。這 7 份腫瘤樣本的整合 scRNA-seq 結果顯示,瘤內微生物區系以梭桿菌屬 (Fusobacterium) (占 34%) 和密螺旋體屬 (Treponema) (29.8%) 為主 (圖 4b)。
為了確定這兩種菌屬是否影響上皮細胞的信號通路,作者團隊將梭桿菌屬或密螺旋體屬陽性的單上皮細胞與上皮細胞簇中的細菌陰性細胞 (Total Bac-) 進行比較。GSEA分析結果顯示,IFN 和 JAK-STAT 信號顯著上調 (伴隨 SERPIN 家族分子表達增加),趨化因子 (如 CXCL10, CXCL11, CCL4 和 CCL3) 以及金屬蛋白酶 (MMP9 和 MMP3) 也顯著上調 (圖 4d-e)。另外還比較了泛細菌陽性 (Total Bac+) 與細菌陰性 (Total Bac-) 細胞之間的差異,結果顯示,與感染特定菌屬的細胞相比,泛細菌陽性上皮細胞中與癌癥進展相關的基因表達和細胞信號通路僅受到很小程度影響。
這些結果表明,入侵癌細胞的細菌不僅促進了癌細胞在膠原基質中的擴散,而且還改變了受感染癌細胞的運動模式,從而在功能水平上促進了細胞的異質性。
參考文獻
下滑查看更多↓
1. Nejman D, Straussman R, et al. The human tumor microbiome is composed of tumor type-specific intracellular bacteria. Science. 2020 May 29;368(6494):973-980.
2. Galeano Niño JL, Bullman S, et al. Effect of the intratumoral microbiota on spatial and cellular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Nature. 2022 Nov;611(7937):810-817.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張衡路1999弄3號樓
聯系人:銷售部
電話:021-58955995
傳真:021-53700325
Email:sales@medchemexpress.cn